-
產品網頁
-
全台服務據點
-
LINE@洽詢

2023馬祖國際藝術島‧南北竿藝術盛典3日
- 馬祖國際藝術島
出發地台北
出發日期2023/11/09 (四)
回程日期2023/11/11 (六)
-
face可售名額:20
總團位數:20 -
people10 人成行
-
update報名截止
TWD 11,000 起/人 訂金 TWD 5,000
- 售價明細
- 行程特色
- 每日行程
- 旅遊注意事項
售價明細
成人 | 兒童佔床 | 兒童不佔床 | 敬老/愛心/愛陪 | 嬰兒 |
---|---|---|---|---|
TWD 11,000起 | TWD 10,500起 | TWD 9,500起 | TWD 10,000起 | TWD 1,200起 | ※成人:滿12歲以上之旅客;兒童:2-12歲之小朋友;敬老/愛心/愛陪:滿65歲以上之旅客;嬰兒:未滿2歲之幼兒 |
團費不含
- 建議全程小費 TWD 300
費用說明
1.機票:台北↗馬祖來回機票 2.住宿:南竿(宿)1晚+北竿芹壁聚落(宿)1晚 3.行程:南北竿策展計畫與亮點作品 4.餐食:午餐350元/人*3+晚餐600元/人*2 5.船資:南北竿島際交通 6.保險:500萬旅責險+20萬醫療險
行程特色
行程內容、航班時間或飯店住宿、皆以行前說明資料為準。
行程設計理念
第二屆馬祖國際藝術島以「生紅過夏」為主題,將於今年 9 月 23 日盛大開展。「生紅」是指圓糯米、 麴菌與井水入罈發酵成為桃紅色澤新釀老酒的階段,而「過夏」則是敘述生紅歷經細心呵護、安然度過夏季 淬煉的歷程。「生紅過夏」承接了首屆主題「島嶼釀」的概念,如同老酒歷經時間洗禮的第二屆馬祖國際藝 術島,繼續蓄積蛻變,成為一場生命力迸發的藝術盛典。
釀一罈以十年為度的酒
老酒|時間的滋味‧身體的記憶
「生紅過夏」講述馬祖家釀老酒釀製發酵過程
「生紅」指的是冬天新釀老酒,開罈過濾後的酒汁呈現桃紅色澤;「過夏」指的是唯有經過加溫並細心地保存,才能通過季節的錘鍊,化作帶琥珀色澤、更溫潤順口的馬祖老酒。 「生紅過夏」說的是發酵成為家釀老酒的過程,也是藝術如何成為馬祖的過程,以五屆十年為尺度為思考的馬祖國際藝術島,就是一場生紅過夏。藝術不只是地景的妝點,更要作社會的酵母,承繼無數夏天的島嶼釀,重釀一罈以十年為度的酒。

「打開」老酒玻璃屋
南竿|津沙西面山民宅
以老酒重現家戶記憶,留下大眾可停留的公共空間
策展人陳宣誠,也是首屆就參與的策展人分享,轉厝(tuong tshuoˇ)就是閩東語回家的意思,希望以馬祖在地閒置的民居空間作為創作場域,在津沙,有回應老酒文化的玻璃屋,以最日常的材料書寫馬祖人家的共同記憶 圖:馬祖國際藝術島

南竿|津沙西面山民宅
以老酒重現家戶記憶,留下大眾可停留的公共空間
#玻璃瓶裝置#永久性作品#釀酒常民記憶#公共空間 圖:馬祖國際藝術島

津沙村是馬祖老酒釀造的重鎮,村落中的耆老,釀出來的酒特別香醇

「跨島」地下實驗室
-
南竿.北竿|地下實驗室
「地下實驗室」原泛指以地面以下修建具防護性能的地道、防空洞
讓藝術走入軍事地景,曾留下許多戰地痕跡的馬祖,經過活化轉譯,也有了當代的想像。《地下實驗室》提出一幅可視覺之外的「負海平面」場景,捕捉人類所無法感知的環境音子與即將逝去的風景,透過再現大氣壓力與聲波等環境偵測數據,創造個體生命敘事與自然環境能嗅到彼此氣息的縮時場景。希冀能將觀眾帶向更深刻的環境認識論,進一步探索萬物個體和外部環境間的互生關係。 圖:馬祖國際藝術島
-
南竿|26據點
馬祖戰地轉身轉譯再生計畫中第一個實現的海防據點
26據點將以「地下實驗室」為概念,而基地上除入口處一棟約兩層樓高的營舍,是突出於地面可立即辨識的建築體之外,其餘構造物皆掩蓋於地面之下,或半掩於地面,從右側現況測量圖可獲知,從陸地上是無法立即掌握基地空間狀態。另一方面,面對海域卻有著極佳的視野與掌握能力,是軍事據點所擁有的、經典的場所特色。 圖:馬祖國際藝術島
-
北竿|橋仔五間房舍
橋仔五間排為閩東風格建築,是北竿唯一8扇大量體建築
五間排則將融合文資修復與在地脈絡性進行策展,集結策展人及藝術家不同的觀點主張與創作激盪,重新賦予場域當代精神文化。 圖:馬祖國際藝術島
「住居」成微型美術館
-
南竿|梅石聚落、津沙聚落藝術「轉厝」計畫
以藝術走入常民生活為核心概念,運用閩東語「轉厝」 (tuong tshuoˇ)命名,意即回家。
透過馬祖在地閒置的民居空間作為創作場域,從採集到參與,邀請藝術與建築團隊進駐,結合歷史、記憶、地景的藝術創作。延伸進市街與遺址,用當代視角重新詮釋閩東建築及生活底蘊,讓住居成為紀錄時間光譜的藝術地景 圖:馬祖國際藝術島
-
#梅市街2號
窗外的風景|遷徙影像拍攝計畫
從藝術採集到藝術參與,邀請藝術與建築團隊一同進駐其中,進行結合歷史記憶、地景變化與人物故事的藝術創作,將歷史、記憶、地景延伸市街與遺址中,讓不同時間向度的「住居」,透過藝術參與成為一個旱地景連動 的微型美術館 圖:馬祖國際藝術島
-
#梅市街8號
時間的花園|藍眼淚虛擬實境
《光影創作》 構築、地質、考古 紀錄時間光譜 形成流動的植生地景 圖:馬祖國際藝術島
-
#梅石聚落廢墟
陶土的生活物件
《共感地景創作》 土、考古 當代土磚、陶土再創作 讓歷史與現代重新相遇 圖:馬祖國際藝術島
「穿越」軍管時期建築
-
【第一展區】
(1)「母親的船」:曹楷智以母親的衣物件為主題,延伸和她隔空對話的大型⼯作裝置。 (2)「鏡思.對話.激盪」:以來過馬祖教學的當代藝術家作品〈每人一件〉的展出,之前這些大師們來馬祖上課他們的作品,形成馬祖與台灣之間藝術交流風土交會的對話
-
【第二展區】
劉梅玉的錄像藝術《拾框。拾光-島錄系列》以島的圖像為創作基底,輔以行為藝術和錄像技術,以島上坑道和軍事地標為域,希望在過去的冷暗之地,拾取光的意象 圖:馬祖國際藝術島
-
【第三展區】
(1)馬祖攝影師王傳信,將製作島嶼抽象拼貼複合媒材繪畫,達到與觀者的互動。 (2)馬祖芙蓉海畫會上課教室和會員的創作作品展示區,學員上課學 習與老師之間的互動,是馬祖藝術的最美的風景、馬祖藝術發展的進行式 圖:馬祖國際藝術島
-
【第四展區】
「他鄉是故鄉」:馬祖媳婦李若梅和她的女兒曹元夢共同創作裝 置,呼應「母親的船」 為船頭,「他鄉是故鄉」像船尾共同組成一艘大船,引領馬祖藝文開花結果 圖:馬祖國際藝術島
「藝術島」+味蕾飲食
-
味蕾實驗室-島嶼味覺
策展|擇食團隊
在具有豐富文化特有食材族群特色的馬祖,除了梳理特色,深掘傳統,也期待趁著國際藝術島的活動,與海洋相連的世界島嶼飲食共同雜揉創新,設定『味覺島嶼』為計畫主題,期待馬祖不僅有老酒、紅糟、高粱,還有更多如糟魚等發酵食、如海菜等海洋食透過多元的廚藝激盪出更國際更多樣性的味覺感受體驗。
-
發酵餐桌|飲食實驗行動
2022年500盤馬祖唯一被推薦的一道美食
林義和工坊-馬祖傳統美食 鰮魚蒸肉 佐地瓜飯 林義和工坊以「鰛魚蒸肉佐地瓜飯」榮獲第二屆500盤的殊榮,將馬祖在地的家常料理,呈現出美味獨具的惜食之味 圖:馬祖國際藝術島
-
馬祖風味餐推廣
馬祖美食:以酒釀菜的馬祖海味
早年馬祖居民儘管在戰地和艱困的環境打拚,依舊因福州沿海地區的不同移民文化,而發展特色的地方美食。除了仰賴豐富的海產,「酒」文化在馬祖更是普遍而不可或缺的存在,甚至融入了地方料理中,發展出具特色的馬祖風味菜。
島嶼生息|島嶼時光
北竿|北竿電廠
軍魂之光.燈光藝術裝置。塵封49年北竿軍魂發電廠因藝術島首度開放
微光點亮塵封的過去,馬祖國際藝術島正式開展,其中北竿午沙的軍魂發電廠在退役封閉數十年之後首度開放參觀,透過藝術家簡單的聲音及光影的布置,導引遊客走入時間隧道,真實感受一下馬祖在戰地政務下軍民蓽路藍縷的奮鬥史 圖:馬祖國際藝術島

北竿|北竿電廠
洋放之後.轟鳴與防空洞

每日行程
- 門票景點
- 下車參觀
- 入內參觀
- 開車經過
- 台北松山機場↗馬祖機場
- 26據點【地下實驗室】
- 梅石軍官茶室/梅石聚落【共感地景創作】
- 中山門【島內視角-穿越時間的時間】
- 雲台山觀景台
- 南竿民宿
-
26據點【地下實驗室】
曾是戰地前線的馬祖,留下不少坑道、據點、碉堡等軍事基地,而這些歷史痕跡經過活化轉譯,也有了當地的想像,本次藝術策展行動。 26據點將以「地下實驗室」為概念,集結策展人及藝術家不同的觀點主張與創作激盪,重新賦予場域當代精神文化。 圖:馬祖國際藝術島
-
梅石軍官茶室/梅石聚落【共感地景創作】
以藝術走入常民生活為核心概念,運用閩東語「轉厝」命名,意即回家。 透過藝術手法,讓敏東家屋建築及馬祖家庭生活的底蘊,以當代視角重新觀看與權勢的機會。創作皆以最日常的家庭情感故事為材料,刻畫島內人際關係的交織與躲藏,揭開人民與國家之間的互賴與矛盾,梳理不同時代下馬祖人的集體記憶。 圖:馬祖國際藝術島
-
中山門【島內視角-穿越時間的時間】
「中山門」的前身是馬祖防衛部指揮部舊有的福利站、軍官俱樂部是一棟軍管時期的歷史建築。 將「中山門」作為展覽場域,以「穿越時間的時間」的概念,重新轉譯成為藝文空間,讓長期深入地方藝文的在地創作者,展現島內創作視角及觀點。同時也邀請台灣藝術家、馬祖在地藝術家和馬祖芙蓉海畫會學員共同展出,希望藉此激盪更多彩的藝文火花。 圖:馬祖國際藝術島
餐食
早餐:飯店內享用
午餐:南竿老酒福州風味餐350元/人
晚餐:南竿林義和私宅料理600元/人
住宿
實際入住飯店以實際確認為主,下方飯店僅供參考。 南竿優質民宿群 或同級
- 南竿
- 馬港沙灘【海就是我的陸】
- 山隴排練場【收信快樂】
- 珠螺國小【消失的蟲洞】
- 津沙西面山民宅【打開老酒玻璃屋】
- 北海坑道
- 媽祖巨神像
- 馬祖劍碑+天后宮
- 南竿(搭船)-北竿芹壁聚落
-
馬港沙灘【海就是我的陸】
馬祖四鄉五島都靠水陸交通,島上的孩子甚至上學也需要坐船往返,花時間在船上交通是他們日常,伊祐看到的是「馬祖島就像是一艘很大的船,海就像是它的陸地。」於是他以不斷生長的「種子」為概念,使用大量的海軍廢棄品裝飾於上「這些海軍廢品是以船為交通工具的馬祖人日常常見的東西。」也因為使用軍方管制品(即使廢品也一樣),讓伊祐吃足苦頭,光是申請使用就費了極大的力氣。 《海就是我的陸》將以強有力的錨鏈撐起、離地6公尺約2層樓高,從遠處看,就像是浮在海面上的種子一般,矗立在馬祖港的沙灘旁 圖:馬祖國際藝術島
-
山隴排練場【收信快樂】
山隴是南竿鄉人口聚集最多的地方,這塊過去由國軍填海而來的新生地,時至今日,仍是旅客往返最熱鬧之處。原是國軍中山堂的山隴排練場,《收信快樂》將戰地期間軍民手寫信件做為載體,記錄聚落居民和部隊軍人思想與情感。 圖:馬祖國際藝術島
-
珠螺國小【消失的蟲洞】
臺灣與馬祖,戰地管制、地理距離創造了平行時空。信息乘著運輸船,吹著海風逐漸潮濕,信裡飽滿情緒在抵達島嶼前已慢慢發酵。思念之重,落在一串串電報數字、成疊上百的電話卡、落筆的撇捺間。作品重回戰地政務時期,回顧馬祖特殊的軍郵史,攤平被歲月浸潤的紙張,為無法解讀的數字譯碼,閱讀1956-1992捲入馬祖蟲洞的時空訊息。圖:馬祖國際藝術島
-
津沙西面山民宅【打開老酒玻璃屋】
以老酒重現家戶記憶,留下大眾可停留的公共空間。 製酒過程可分成10個步驟:浸泡、蒸米、攤飯、拌合、緊蓋、開蓋攪拌、靜止、過濾、煮酒、入瓶,簡單來說,就是將糯米浸泡、煮熟之後,與紅麴、水均勻拌合,然後緊緊密封。 第一次於2日後開蓋攪拌,攪拌完後再將蓋子蓋緊,之後每隔3到4天就開蓋攪拌一次,持續5次,共約15天。
-
北海坑道
1968年,為戰略需要而開始的「北海計畫」在馬祖地區開鑿了不少「地下碼頭」,專供游擊戰艇停泊使用,如今在軍方釋出之後,成為馬祖地區特殊的「戰地景觀」,若無造訪北海坑道,便如同沒來過馬祖。北海坑道位處鐵板海岸線,為一深入山腹,貫穿岩壁,呈「井」字形交錯的水道,水道高18公尺,寬10公尺,長640公尺,漲潮時水位達8公尺,退潮時為4公尺,步道全長700公尺,走完一圈約需30分鐘,但要配合潮汐的漲退,在退潮時才能進入。
-
媽祖巨神像
媽祖巨神像代表著馬祖人民對於媽祖信仰的虔誠,從馬港境天后宮沿著祈福步道往巨神像前行,沿途石雕故事訴說媽祖昇天成聖的緣由,觀景平台則朝向媽祖故鄉的方向瞭望海景,祈願四海平安。媽祖巨神像由365塊花崗岩為主結構雕琢而成,象徵著「365日、日日平安」,佇立在鄰近海岸的山丘上,看起來更是雄偉,法相慈悲,令人讚嘆;巨神像周邊,陳列由十二幅雕塑組成,述說媽祖得道成仙的故事;神像前的瞭望台遠觀似艘船,從遠處望向媽祖巨神像,就像媽祖乘著一艘船在海上航行,庇佑著當地居民。
-
馬祖劍碑+天后宮
馬祖劍碑又稱馬祖之劍;碑立直立高聳、簡潔有力,充滿戰地陽剛氣息,昔日室防部重要精神堡壘,現今成為醒目觀光地標。馬祖境天后宮是馬祖地區香火最鼎盛也最氣派的廟宇,又稱為馬港天后宮,柱頭使用四千多塊斗形木塊,根據文獻資料在清朝嘉慶年間就已經興建,大約每20年修繕一次,現今廟宇為2002年新建,為宮殿式建築,氣宇恢弘、整體莊嚴,結合兩岸三地工匠共同完成,龍柱石刻、浮雕門神等裝飾手法華麗而講究,天后宮中供桌前方的石棺,相傳便是媽祖娘娘聖體奉安的處所。
餐食
早餐:芹壁民宿簡易套餐
午餐:北竿老酒福州風味餐350元/人
晚餐:北竿老酒福州風味餐600元/人
住宿
實際入住飯店以實際確認為主,下方飯店僅供參考。 北竿芹壁聚落閩東建築民宿 或同級
- 北竿電廠【燈光裝置藝術】
- 橋仔五間排房舍【策展計畫】
- 40據點【重返榮耀】
- 短坡山軍事據點
- 北竿芹壁聚落
- 馬祖機場↗返回台北松山機場
-
北竿電廠【燈光裝置藝術】
北竿發電廠舊稱軍魂發電廠。 為防止發電廠受到解放軍的砲彈攻擊,因此廠房為地下坑道式,發電廠完工後,隨即歸入馬祖電力公司旗下經營,並向台電公司借調工程師1人駐留於發電廠內擔任廠長,以負責發電廠運轉、維護及營業工作。 圖:馬祖國際藝術島
-
橋仔五間排房舍【策展計畫】
橋仔五間排因建築1樓立面共有5個開口,當地稱為五間排。 橋仔五間排為閩東風格建築,結合住家和營業場所複合式空間,是北竿唯一8扇大量體建築,屋前設有石敢當避邪,門楣運用石砌造出蓮花紋樣裝飾,建材具石砌、土磚、灰磚、夯土、木構、編竹泥牆等元素,在歷史文化、建築工藝上都具價值及活化再利用潛力。 圖:馬祖國際藝術島
-
40據點【重返榮耀】
1997年開始,政府陸續實行精實案、精進案等軍隊簡編政策,外島兵力亦逐步調降,馬祖北竿、高登、南竿、莒光等約莫兩千人,東引地區則另有兩千兵力,以志願役官兵為防衛主力。許多並非首要防禦的陣地、據點還地於民或者撥交國有財產局,在兵力不足下歸建其他據點陣地或者營本部,撤出的據點便呈現平封戰啟的半廢棄狀態。 圖:馬祖國際藝術島
-
北竿芹壁聚落
閩東式的花崗岩石屋,緊湊地錯置於小小的平地上,雖然時代的轉變,人去樓空,但依山面海的漁村形勢,和一顆印式的石屋,彎曲狹窄的巷弄,遠遠望去,宛如一座石頭城。村貌樸實,又像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傍晚時分,佇立在港口旁的涼亭,憑欄遠眺,火紅的日輪漸漸西沉,將海面染成一片金碧輝煌,常令遊客不禁駐足,流連於此地的素樸自然之美。
餐食
早餐:飯店內享用
午餐:北竿老酒福州風味餐350元/人
晚餐:敬請自理
住宿
甜蜜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