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產品網頁
-
全台服務據點
-
LINE@洽詢

2023馬祖國際藝術島‧南北竿+東西莒3日
- 馬祖國際藝術島
出發地台北
出發日期2023/11/09 (四)
回程日期2023/11/11 (六)
-
face可售名額:20
總團位數:20 -
people10 人成行
-
update報名截止
TWD 12,000 起/人 訂金 TWD 5,000
- 售價明細
- 行程特色
- 每日行程
- 旅遊注意事項
售價明細
成人 | 兒童佔床 | 兒童不佔床 | 敬老/愛心/愛陪 | 嬰兒 |
---|---|---|---|---|
TWD 12,000起 | TWD 11,500起 | TWD 10,500起 | TWD 11,000起 | TWD 2,000起 | ※成人:滿12歲以上之旅客;兒童:2-12歲之小朋友;敬老/愛心/愛陪:滿65歲以上之旅客;嬰兒:未滿2歲之幼兒 |
團費不含
- 建議全程小費 TWD 300
費用說明
1.機票:台北↗馬祖來回機票 2.住宿:南竿(宿)1晚+東或西莒(宿)1晚 3.行程:南北竿+東西莒策展計畫與亮點作品 4.餐食:午餐350元/人*3+晚餐600元/人*1/500元/人*1 5.船資:南北竿+東西莒島際交通 6.保險:500萬旅責險+20萬醫療險
行程特色
行程內容、航班時間或飯店住宿、皆以行前說明資料為準。
行程設計理念
第二屆馬祖國際藝術島以「生紅過夏」為主題,將於今年 9 月 23 日盛大開展。「生紅」是指圓糯米、 麴菌與井水入罈發酵成為桃紅色澤新釀老酒的階段,而「過夏」則是敘述生紅歷經細心呵護、安然度過夏季 淬煉的歷程。「生紅過夏」承接了首屆主題「島嶼釀」的概念,如同老酒歷經時間洗禮的第二屆馬祖國際藝 術島,繼續蓄積蛻變,成為一場生命力迸發的藝術盛典。
釀一罈以十年為度的酒
老酒|時間的滋味‧身體的記憶
「生紅過夏」講述馬祖家釀老酒釀製發酵過程
「生紅」指的是冬天新釀老酒,開罈過濾後的酒汁呈現桃紅色澤;「過夏」指的是唯有經過加溫並細心地保存,才能通過季節的錘鍊,化作帶琥珀色澤、更溫潤順口的馬祖老酒。 「生紅過夏」說的是發酵成為家釀老酒的過程,也是藝術如何成為馬祖的過程,以五屆十年為尺度為思考的馬祖國際藝術島,就是一場生紅過夏。藝術不只是地景的妝點,更要作社會的酵母,承繼無數夏天的島嶼釀,重釀一罈以十年為度的酒。

「藝術島」+味蕾飲食
-
味蕾實驗室-味覺島嶼
策展|擇食團隊
在具有豐富文化特有食材族群特色的馬祖,除了梳理特色,深掘傳統,也期待趁著國際藝術島的活動,與海洋相連的世界島嶼飲食共同雜揉創新,設定『味覺島嶼』為計畫主題,期待馬祖不僅有老酒、紅糟、高粱,還有更多如糟魚等發酵食、如海菜等海洋食透過多元的廚藝激盪出更國際更多樣性的味覺感受體驗。
-
發酵餐桌|飲食實驗行動
2022年500盤馬祖唯一被推薦的一道美食
林義和工坊-馬祖傳統美食 鰮魚蒸肉 佐地瓜飯 林義和工坊以「鰛魚蒸肉佐地瓜飯」榮獲第二屆500盤的殊榮,將馬祖在地的家常料理,呈現出美味獨具的惜食之味。
-
馬祖風味餐推廣
馬祖美食:以酒釀菜的馬祖海味
早年馬祖居民儘管在戰地和艱困的環境打拚,依舊因福州沿海地區的不同移民文化,而發展特色的地方美食。除了仰賴豐富的海產,「酒」文化在馬祖更是普遍而不可或缺的存在,甚至融入了地方料理中,發展出具特色的馬祖風味菜。
「住居」成微型美術館
-
南竿|梅石聚落藝術「轉厝」計畫
以藝術走入常民生活為核心概念,運用閩東語「轉厝」 (tuong tshuoˇ)命名,意即回家。
透過藝術手法,讓閩東家屋建築及馬祖家庭生活的底蘊,以當代視角重新觀看與詮釋的機會。創作皆以最日常的家庭情感故事為材料,刻畫島內人際關係的交織與躲藏,揭開人民與國家之間的互賴與矛盾,梳理不同時代下馬祖人的集體記憶。
-
#梅市街2號
窗外的風景|遷徙影像拍攝計畫
從藝術採集到藝術參與,邀請藝術與建築團隊一同進駐其中,進行結合歷史記憶、地景變化與人物故事的藝術創作,將歷史、記憶、地景延伸市街與遺址中,讓不同時間向度的「住居」,透過藝術參與成為一個旱地景連動 的微型美術館。
-
#梅市街8號
時間的花園|藍眼淚虛擬實境
《光影創作》 構築、地質、考古 紀錄時間光譜 形成流動的植生地景
-
#梅石聚落廢墟
陶土的生活物件
《共感地景創作》 土、考古 當代土磚、陶土再創作 讓歷史與現代重新相遇
「打開」老酒玻璃屋
南竿|津沙西面山民宅
以老酒重現家戶記憶,留下大眾可停留的公共空間
#玻璃瓶裝置 #永久性作品 #釀酒常民記憶 #公共空間

津沙村是馬祖老酒釀造的重鎮,村落中的耆老,釀出來的酒特別香醇

「穿越」軍管時期建築
-
南竿|中山門
島內視角-穿越時間的時間
「中山門」的前身是馬祖防衛部指揮部舊有福利站、軍官俱樂部是一棟軍管時期的歷史建築,在地藝術家李若梅、曹楷智的策劃下,以「穿越時間的時間」往前走的概念,重新詮釋和轉譯成為藝文空間,馬祖國際藝術島是「中山門」變身的第一個重要展覽,將馬祖藝文帶往國際,邀請知名臺灣藝術家、馬祖在地藝術家和馬祖芙蓉海畫會學員共同展出激盪出馬祖藝文的火花。
-
【第一展區】
(1)「母親的船」:曹楷智以母親的衣物件為主題,延伸和她隔空對話的大型⼯作裝置。 (2)「鏡思.對話.激盪」:以來過馬祖教學的當代藝術家作品〈每人一件〉的展出,之前這 些大師們來馬祖上課他們的作品,形成馬祖與台灣之間藝術交流風土交會的對話。
-
【第二展區】
劉梅玉的錄像藝術 《拾框。拾光-島錄系列》以島的圖像為創作基底,輔以行為藝術和錄像技術,以島上坑道和軍事地標為域,希望在過去的冷暗之地,拾取光的意象。
-
【第三展區】
(1)馬祖攝影師王傳信,將製作島嶼抽象拼貼複合媒材繪畫,達到與觀者的互動。 (2)馬祖芙蓉海畫會上課教室和會員的創作作品展示區,學員上課學 習與老師之間的互動,是馬祖藝術的最美的風景、馬祖藝術發展的進行式。
-
【第四展區】
「他鄉是故鄉」:馬祖媳婦李若梅和她的女兒曹元夢共同創作裝 置,呼應「母親的船」 為船頭,「他鄉是故鄉」像船尾共同組成一艘大船,引領馬祖藝文開花結果。
「跨島」地下實驗室
-
南竿.北竿|地下實驗室
「地下實驗室」原泛指以地面以下修建具防護性能的地道、防空洞
馬祖世界級獨特軍事地景轉身藝術現場《地下實驗室》 以藝術家身體勞動的軌跡、島嶼霧氣的捕捉及影像採集、探索信仰文化的影像裝置、隱喻坑道內士兵生存樣態的植物裝置,帶領觀者深入坑道,感受據點的震撼及藝術作品的魅力。 圖:2022藝術島.南竿77據點
-
南竿|26據點
26據點將以「地下實驗室」為概念,而基地上除入口處一棟約兩層樓高的營舍,是突出於地面可立即辨識的建築體之外,其餘構造物皆掩蓋於地面之下,或半掩於地面,從右側現況測量圖可獲知,從陸地上是無法立即掌握基地空間狀態。另一方面,面對海域卻有著極佳的視野與掌握能力,是軍事據點所擁有的、經典的場所特色。
-
北竿|橋仔五間房舍
橋仔五間排為閩東風格建築,是北竿唯一8扇大量體建築
五間排則將融合文資修復與在地脈絡性進行策展,集結策展人及藝術家不同的觀點主張與創作激盪,重新賦予場域當代精神文化。
東莒|曹爸的夢想樹屋
正泰養雞場-養雞場樹屋設計
蟲鳥觀察樹屋

西莒|田沃港18據點
《祈福樹》馬祖旅台藝術家創作計畫
作品從島民獨特的生活經驗出發,不論是需要乘風破浪、夾雜對都市嚮往與對故鄉思念的海上交通 記憶,或是將一封封家書、情書、抒發理想之書攤開,風乾裡頭潮濕卻多情的文字,講述專屬於馬 祖最日常的情感故事。

每日行程
- 門票景點
- 下車參觀
- 入內參觀
- 開車經過
- 台北松山機場↗馬祖機場
- 梅石軍官茶室/梅石聚落【共感地景創作】
- 中山門【島內視角】
- 天后宮
- 巨神像
- 北海坑道
- 26據點【地下實驗室】
- 南竿民宿
-
天后宮
馬祖劍碑又稱馬祖之劍;碑立直立高聳、簡潔有力,充滿戰地陽剛氣息,昔日室防部重要精神堡壘,現今成為醒目觀光地標。馬祖境天后宮是馬祖地區香火最鼎盛也最氣派的廟宇,又稱為馬港天后宮,柱頭使用四千多塊斗形木塊,根據文獻資料在清朝嘉慶年間就已經興建,大約每20年修繕一次,現今廟宇為2002年新建,為宮殿式建築,氣宇恢弘、整體莊嚴,結合兩岸三地工匠共同完成,龍柱石刻、浮雕門神等裝飾手法華麗而講究,天后宮中供桌前方的石棺,相傳便是媽祖娘娘聖體奉安的處所。
-
巨神像
媽祖巨神像代表著馬祖人民對於媽祖信仰的虔誠,從馬港境天后宮沿著祈福步道往巨神像前行,沿途石雕故事訴說媽祖昇天成聖的緣由,觀景平台則朝向媽祖故鄉的方向瞭望海景,祈願四海平安。媽祖巨神像由365塊花崗岩為主結構雕琢而成,象徵著「365日、日日平安」,佇立在鄰近海岸的山丘上,看起來更是雄偉,法相慈悲,令人讚嘆;巨神像周邊,陳列由十二幅雕塑組成,述說媽祖得道成仙的故事;神像前的瞭望台遠觀似艘船,從遠處望向媽祖巨神像,就像媽祖乘著一艘船在海上航行,庇佑著當地居民。
-
北海坑道
1968年,為戰略需要而開始的「北海計畫」在馬祖地區開鑿了不少「地下碼頭」,專供游擊戰艇停泊使用,如今在軍方釋出之後,成為馬祖地區特殊的「戰地景觀」,若無造訪北海坑道,便如同沒來過馬祖。北海坑道位處鐵板海岸線,為一深入山腹,貫穿岩壁,呈「井」字形交錯的水道,水道高18公尺,寬10公尺,長640公尺,漲潮時水位達8公尺,退潮時為4公尺,步道全長700公尺,走完一圈約需30分鐘,但要配合潮汐的漲退,在退潮時才能進入。
餐食
早餐:敬請自理
午餐:南竿老酒福州風味餐350元/人
晚餐:南竿林義和私宅料理600元/人
住宿
實際入住飯店以實際確認為主,下方飯店僅供參考。 南竿優質民宿群 或同級
- 南竿(搭船)-東莒
- 東莒國定古蹟燈塔
- 大砲連觀景台
- 東洋山自然步道
- 福正/大浦古宅聚落巡禮
- 正泰養雞場【大船歸港-士官長的再生船屋】
- 東莒(搭船)↗↙西莒
- 23據點【移動的邊境】
- 田沃老屋群【福餘商店1F】
- 菜埔澳地質公園
- 有容路綠色隧道
- 坤坵沙灘
- 東(西)莒(宿)
-
東莒國定古蹟燈塔
《東莒燈塔-百年白色燈塔》 東莒島燈塔於1988年被內政部評定為國定古蹟,在台閩地區現存的洋式燈塔中,是第一座以花崗石材建造的燈塔。 東莒島燈塔靜靜在東莒島服勤超過百年,每天夜裡固定閃爍著一長兩短的燈號,最特別的地方,就是在連接燈塔與辦公室的草地上,築有一道長達30公尺的白色防風矮牆,主因是東莒島燈塔位處高地,風勢強勁,這道防風牆可以讓工作人員在強風吹襲時,低身快速通過,讓古時工作人員手上的煤油燈不會被吹熄。
-
大砲連觀景台
大砲連曾是軍事重地,沿著海岸線綿延數百公尺的營區,現都已廢棄,但內部還保留完整的指揮部、觀測所、營房、壕溝與兩座8吋榴炮陣地。建築物群包括砲台以及相關之附屬建築物。砲台隱藏於半地下室之中,以斜坡連接地面,中間並隔有防爆牆;砲台開口面向東北方海面,外觀並以迷彩偽裝;附屬建築物均為鋼筋混凝土建,並且以迷彩偽裝,但因久未整修,部分建築物已有鋼筋外露之狀況。砲台下方即為懸崖峭壁,深約30-40公尺。觀測所穿過比人高的水泥迷彩壕溝,通往一處大型的海防碉堡,砲管從高大的掩體伸出,營區用鐵鍊隔離。
-
東洋山自然步道
大砲連曾是軍事重地,沿著海岸線綿延數百公尺的營區,現都已廢棄,但內部還保留完整的指揮部、觀測所、營房、壕溝與兩座8吋榴炮陣地。建築物群包括砲台以及相關之附屬建築物。砲台隱藏於半地下室之中,以斜坡連接地面,中間並隔有防爆牆;砲台開口面向東北方海面,外觀並以迷彩偽裝;附屬建築物均為鋼筋混凝土建,並且以迷彩偽裝,但因久未整修,部分建築物已有鋼筋外露之狀況。砲台下方即為懸崖峭壁,深約30-40公尺。觀測所穿過比人高的水泥迷彩壕溝,通往一處大型的海防碉堡,砲管從高大的掩體伸出,營區用鐵鍊隔離。
-
菜埔澳地質公園
沿岸自然地貌屬典型之花崗岩錐狀形,花崗岩脈一條一條細長的橫紋節理呈放射狀深入海中,受海水侵蝕後形成大小不一的懸崖、險礁等,堆起千層浪,因此海岸地形十分多樣化,獨特的海蝕景觀是菜鋪澳地質公園最大的地理特色。目前菜浦澳據點外圍已開放旅客參觀,但仍有國軍駐守,只要依據指示,便可體驗駐守海角的苦樂。
-
有容路綠色隧道
西莒有容路多年前由幹訓班駐軍在道路兩旁種植下抗風耐潮,也特別容易繁殖的榕樹,時至今日兩旁的榕樹已經將整條道路團團圍住,遠看就如同拱形門般框住道路,迎風飄揚的長鬚根隨著陽光照射角度飄動,隨時都能營造不同的感受,放眼莒光兩島的馬路,有容路可說是最具風情的路段。
-
坤坵沙灘
世界級的奇景-方塊海,西莒看的到。根據媒體報導,在法國南特附近一小島海面上出現了一種罕見的方形波浪,吸引世界各地遊客爭相前來一睹風采,而這種奇景,西莒也看的到。西莒坤坵沙灘與蛇島之間的海域,因為地形及海流的關係,浪潮從不同方向而來,交會後成為方形的奇特景象,尤其在浪大漲、退潮一半的時候更為明顯。
餐食
早餐:飯店內享用
午餐:東(西)莒特色福州風味餐350元/人
晚餐:東(西)莒特色福州風味餐500元/人
住宿
實際入住飯店以實際確認為主,下方飯店僅供參考。 東(西)莒優質民宿 或同級
- 東(西)莒(搭船)-南竿
- 南竿福澳碼頭候船室1樓【和平小菜1碟】
- 南竿(搭船)-北竿
- 北竿電廠【燈光裝置藝術】
- 橋仔五間排房舍【策展計畫】
- 芹壁聚落
- 馬祖機場↗返回台北松山機場
-
南竿福澳碼頭候船室1樓【和平小菜1碟】
“手槍、鴿子、等各種 不同形狀的雞蛋糕,被 裝在同一個袋子中,我 頓時覺得,那模樣彷彿 是這世界的縮影。”
-
橋仔五間排房舍【策展計畫】
橋仔五間排因建築1樓立面共有5個開口,當地稱為五間排。 橋仔五間排為閩東風格建築,結合住家和營業場所複合式空間,是北竿唯一8扇大量體建築,屋前設有石敢當避邪,門楣運用石砌造出蓮花紋樣裝飾,建材具石砌、土磚、灰磚、夯土、木構、編竹泥牆等元素,在歷史文化、建築工藝上都具價值及活化再利用潛力。
-
芹壁聚落
閩東式的花崗岩石屋,緊湊地錯置於小小的平地上,雖然時代的轉變,人去樓空,但依山面海的漁村形勢,和一顆印式的石屋,彎曲狹窄的巷弄,遠遠望去,宛如一座石頭城。村貌樸實,又像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傍晚時分,佇立在港口旁的涼亭,憑欄遠眺,火紅的日輪漸漸西沉,將海面染成一片金碧輝煌,常令遊客不禁駐足,流連於此地的素樸自然之美。
餐食
早餐:飯店內享用
午餐:北竿老酒福州風味餐350元/人
晚餐:敬請自理
住宿
甜蜜的家